-
收购
股价上涨推动新一轮科技收购浪潮
2014年初,一些重磅交易的收购价格让许多人感到不解。也许黄金时代又回来了。
Google、苹果、微软和Facebook这样的在多个科技层面角力厮杀的公司都以接近自身历史最高成交价——或者,至少是他们近十年内的最高价——的金额达成交易。
同样是这些公司,拥有着富可敌国的现金。
骚动的大环境造就了大手笔收购的新浪潮。其中的逻辑很简单:当你股价很高时,就应该用它来买东西。股票总量当中实际流通的一小部分比例上升,就会拉动整个估值上涨。为何不动用这一空间买些玩具,或者买些可能对你现金流造成威胁的新贵公司呢?
实质上,投资者赋予你的短期账面价值可以拿来作为武器使用。
再举几个例子。今年2月Facebook收购WhatsApp时,该公司的股价大约在68美元每股上下。而Facebook在2013年夏天股价低迷的时候,股价还不到24美元每股。随后一路高歌挺进2014年,在1月末到3月间不断创下股价历史新高。Facebook在2月19日收购了WhatsApp,在3月25日收购了Oculus。
仅仅一个月多的时间里,完成两笔总额为210亿美元的交易,都在当时股价最高的前后达成交易。你明白了吧。
随着投资者对科技股的暂时性看低,Facebook的股价与其他科技公司一样开始下跌。不过请记住,Facebook股价下跌时,收购成本也在下跌——你用股票完成的交易,股价下跌时,就等于成交价格打了折扣。就跟用美元买东西一样,美元贬值,理论上你买的东西就升值了。这就是公司选择在高股价时进行收购的一个重要诱因。
如今科技股已经回暖,纳斯达克指数接近4500点,而收入下滑的公司在IPO之后股价也一路狂飙。
做好准备迎接黄金时代吧。
在这个RelateIQ被Saleforce以约3.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时,而据我所知该公司每年的经常性收入还不到500万美元的年代里,一切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我曾向风险投资人杰森·莱姆金(Jason Lemkin)询问,当前的市场环境是否会在短期内引领一个猛烈的收购浪潮。他认为会是这样。莱姆金的观点是,这一周期还会持续2年时间。如果他预测准确的话,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切都会风调雨顺。
目前尚处于测试期Tracou公司为各个行业的公司股价提供分析数据,该公司CEO布拉德·萨姆斯(Brad Sams)在给TechCrunch的评论中也把股价上涨和激进的收购浪潮联系起来:
随着股市推动全线达到历史最高点,各家公司都希望使用股票中凭空出现的价值作为交易谈判的一部分。即便手头有充裕的现金,他们还是给创业公司开出了现金加股票的价码,这样的方式很容易达成交易,而且不需要动用账面上太多的现金。
科技巨头们在云存储服务、手机硬件、消费音乐多个领域角力厮杀,每一个领域都值得展开收购,这样一来你的竞争对手就没法与你匹敌。这就拉动了收购价格的飙升。恐惧是推动收购价格的一大原因——Saleforce收购RelateIQ可不是为了短期的营收。
谁会因此受益?很容易想到Pinterest,Box和Dropbox。要知道,收购可能会是相当高的价格,即便其中现金的比例很小——数倍于估值的成交价的重磅交易会造成更大的轰动,不过小公司也可能以匪夷所思的价格被收购。
并非所有的高价收购都不理智,尽管有时候会造成数额巨大的减记。举例来说,Facebook对Instagram和WhatsApp的收购现在看来太有先见之明了。
除此以外,所有的平台公司都需要在竞争领域不断增加赌注也是催生收购的一大原因。有一点越来越成为共识,每个人都需要分析数据。TechCrunch记者马修·潘扎利诺(Matthew Panzarino)这样总结道:
苹果收购了Testflight,Facebook收购了Onavo,Twitter收购了Crashlytics。如果你是一家对移动有兴趣的现代互联网公司,拿到分析数据都必须支付高昂的费用。在移动时代,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的内部市场情报以及崩溃分析报告会给你带来超越金钱的价值。这些公司知道这一点,他们也愿意拨出一大笔费用以确保决策时数据流的及时、准确、有效——无论是产品相关还是涉及未来并购的决策。
于是这些公司经常会一窝蜂地行动。不过每一家平台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DNA,各自的潜在收购名单也不尽相同。Google就不会收购Beats,苹果就不会给Uber投资,而微软也不会在Facebook身上砸一大笔钱——最后一条是开玩笑啦。
每个人都在说,2014年下半年收购市场还会风起云涌。请在评论中留下你的预测,哪一家会被收购,价格会是多少。
(译:顾秋实 文章来源:TC中国)
-
收购
LinkedIn收购信息聚合网站Newsle
LinkedIn 宣布,公司已经收购了信息聚合网站Newsle。不过收购双方并未透彻此次收购的具体条款。
Newsle 提供的服务大致是这样的,如果你想真正的全面了解自己在 Facebook 或 LinkedIn 等社交网络的的某些联系人,你可以将这些联系人从那些社交网络导入 Newsle,Newsle 会自动进行全网搜索,一旦网上出现关于这些人的最新信息,如被 @,Newsle 会自动提醒你,帮你及时了解所关注对象的所有新闻,一条新闻也不落下。
Newsle 被收购后暂时不会被关闭,目前仍会作为一个独立的服务继续运行。Newsle 的功能也会被深度整合进 LinkedIn 的现有产品中去。
LinkedIn 表示:“LinkedIn 和 Newsle 拥有共同的目标:我们都希望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例如,全面地了解你的社交网络中的一些人(如他们最近在哪个新闻里被提到过)可以帮助你下次见到对方时成功打开话题。”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欧开磊]
-
收购
微软收购业务连续性服务InMage:提升Azure服务对企业客户吸引力
微软昨日宣布,该公司已经收购业务连续性服务InMage。InMage可以帮助企业将数据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迁移,将内部资产保存到云端,同时在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恢复数据。微软并未披露这笔交易的财务条款。
很显然,微软希望能让旗下云计算平台Azure对企业客户更具吸引力。微软表示,这笔交易将有助于该公司提供混合式云计算业务连续性解决方案,以应对客户在任意IT环境下遇到的问题——“无论是Windows、Linux,还是Hyper-V、VMware等服务上面的实体或虚拟环境”。
微软负责云计算与企业营销业务的副总裁Takeshi Numoto表示,收购InMage将会让Azure“成为世界上几乎所有企业服务器恢复数据的理想平台”。有鉴于此,他还从VMware挖来了一些人,因为在他看来,此举能有助于WMware的客户“探索将应用数据永久性迁移至云端的可能性,还给将来更大的发展创造条件。”
InMage现有Scout服务将被整合到Azure网站恢复(AzureSite Recovery)服务中,而InMage还将借助Scout服务将数据迁移到Azure云计算平台。现有客户能继续使用Scout服务,但将来新客户需要通过Azure网站恢复服务访问这项服务。
目前尚不清楚InMage的其它服务是否会被保留,比如说InMage-4000。但根据InMage网站上的信息,该公司当前所有产品将像以前一样继续运营。
InMage创建于2001年,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何塞市,此前曾从Hummer Winblad、Amidzad Partners和英特尔创投(Intel Capital)等风险投资公司那里至少融资3600万美元。
微软经常说企业客户大多都对混合式云计算解决方案感兴趣,InMage的技术显然符合微软的这一战略。(翻译:皓岳)
【文章来源:TC中国】
-
收购
Salesforce以3.9亿美元收购大数据智能关系管理初创企业RelateIQ
根据提交给美国证监会的一份监管文件,CRM软件服务提供商Salesforce.com已就收购大数据初创企业RelateIQ达成协议,收购金额为3.9亿美元。
RelateIQ是一家基于大数据进行智能客户关系管理的初创企业,成立于2011年,创始人是CEO Steve Loughlin和CTO Adam Evans。用户可通过RelateIQ管理客户和人脉,自动组织和管理这些人员的姓名、电话、所在公司、邮件等信息,并将其和Gmail、Google日历、Office 365等关联,还可以关联这些人的联系频率、对联系人进行优先级排序,并根据联系人信息为他们按照不同公司、组织、类目等进行智能分类。其客户主要为为企业客户的销售/营销团队。
与传统CRM不一样的是,RelateIQ 还通过多种实时沟通的大数据分析帮助企业和员工自动跟踪各种客户关系,可以对邮件和通话记录等进行分析。这种数据驱动型的应用可让一般的最终用户也能操作数据,属于下一代的CRM服务。
因此成立不久的RelateIQ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此前已获6900万美元的融资,至最近一次的4000万美元融资时其估值为2.45亿美元。其投资者包括Accel Partners 及 Facebook 联合创始人Dustin Moskovitz(其协作工具Asana也使用RelateIQ)、乔布斯前高管教练 Bill Campbell 及 LinkedIn 前首席科学家 DJ Patil等。
而对于Salesforce.com来说,从长远来看,此类数据驱动型的软件会对其构成挑战,因此尽早收购对手不失为一步好棋。Steve Loughlin则在公司博客中评论道:
Salesforce.com是朝企业云计算转变的先锋,重新定义了现代CRM。而RelateIQ则是利用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的下一代智能计算的先锋。展望未来,Salesforce.com对RelateIQ的收购,将会随着在销售、服务和营销方面新一层智能的注入而延伸salesforce.com作为#1CRM应用的价值。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boxi]
-
收购
甲骨文今天有笔50亿美元的收购
[摘要]甲骨文即将完成对Micros的收购,成为甲骨文历史上第二大收购案。
6月23日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甲骨文即将完成对Micros Systems的收购,交易总额约为50亿美元。
这笔交易将成为自2010年斥资74亿美元收购Sun后,甲骨文金额最高的一笔交易。
Micros专门面向零售商、餐馆、赌场和其他服务类企业销售收银机,以及与之配套的软件和技术服务。此次收购对该公司的估值超过每股67美元,高于Micros上周五65.77美元的收盘价。
知情人士称,这笔交易最早有望于周一早间宣布,除非在最后时刻谈判破裂或交易推迟。
有关Micros将被甲骨文收购的传言早已有之。分析师认为,此举表明甲骨文有意在零售和餐饮服务市场夺取更大的份额。
投资银行FBR CapitalMarkets在最近的研究报告中表示,甲骨文需要通过更多交易来进军新兴的企业技术领域,该公司尚未通过这类业务赚取太多收入。
此次交易正值并购活动此起彼伏和股市表现强劲之际。按照50亿美元的收购价格,甲骨文对Micros的收购将成为今年以来科技行业规模最大的交易之一。
-
收购
传甲骨文拟50亿美元收购Micros Systems,寻求云计算转型
[摘要]收购Micros将成为甲骨文自2009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桩的交易。
6月18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甲骨文接近于达成一项交易,将以至少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酒店行业软件和服务提供商Micros Systems。受此消息影响,Micros股价大幅上涨。
当日,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5:24(北京时间18日3:24)为止,Micros股价在纳斯达克市场的常规交易中上涨9.15美元,至66.86美元,涨幅为15.85%,此前曾触及70.23美元的高点,创下52周新高。过去52周,Micros的最高股价为70.23美元,最低股价为41.78美元。同一时间,甲骨文股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常规交易中上涨0.25美元,至42.40美元,涨幅为0.59%。
彭博社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言论报道称,目前这两家公司正在展开排他性的交易谈判,但这项谈判也仍存在以失败告终的可能。按周一的收盘价计算,Micros市值为43亿美元。
甲骨文拒绝就此消息置评。Micros发言人也尚未就此置评。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甲骨文正尝试跟上其竞争对手的步伐,后者正在利用云服务和基于网络的程序人气度激增的形势提高盈利。
与此同时,其他一些科技公司也正试图通过并购交易来刺激自身业务增长。近日美国闪存供应商SanDisk刚刚宣布,该公司已经同意以1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Fusion-io,后者的主要业务是生产软、硬件产品以改善数据中心的应用表现。
如果彭博社消息属实,则收购Micros的交易将成为自2009年以来甲骨文所进行的并购交易中规模最大的一桩,当时这家软件巨头以5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un Microsystems。
甲骨文定于本周四公布2014财年第四季度财报。(瑞雪)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
-
收购
Dropbox已悄然收购大数据创业公司Parastructure
美国云存储服务提供商Dropbox近来一直在进行大举收购,试图将其面向个人用户和企业客户提供的服务延伸至云存储以外的领域。与此同时,Dropbox还在积极展开战略收购,以帮助推动公司的长期发展。Dropbox公司的融资总额达到11亿美元,是多家有望实施IPO(首次公开招股)的大型科技创业公司之一。
我们发现,Dropbox已悄然收购了一家名叫Parastructure的创业公司,该公司长期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主要开发基于开源基础设施的数据分析软件。
一位可靠的知情人士证实,这笔收购的交易金额可能在1000万美元至5000万美元之间。
不过,Dropbox和Parastructure均未向TechCrunch证实收购交易。
Dropbox一位发言人告诉我:“谢谢你向我们求证,但我们暂时不便发表任何评论。”Parastructure并未作出回应,但在我开始联系该公司两位创始人萨利克·塞耶德(Salik Syed)和莱恩·努恩(Ryan Noon)后不久,Parastructure的网站就下线了。
但是,一位接近Parastructure的可靠人士证实,这笔交易“已经完成”,同时还确认了上面提到的交易价格的大概区间。
Parastructure究竟是做什么的呢?根据Parastructure在LinkedIn的企业页面及其网站主页上面的介绍,该公司开发“基于先进的开源基础设施的数据分析软件。”Parastructure的GitHub页面则透露了有关数据分析软件具体功能的一些线索,涉及许多服务领域。
知情人士表示:“他们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他们开发了适销对路、覆盖大批客户的产品,正在解决其他人没有解决的关系型数据库问题。”
虽然Dropbox正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强化旗下企业业务,但很显然,尽管Parastructure是一家提供企业级服务的创业公司,Dropbox并不打算将其整合到公司内部,也不打算将其作为产品——至少在收购初期不会。
这或许是Dropbox此次低调行事的一个原因,表明Dropbox还在酝酿更大的计划。我们的消息人士指出:“为何要告诉潜在竞争对手我们当前的活动呢?”
Dropbox目前用户数量已经突破2.75亿,同时管理着企业级与消费级内容以及一系列让Dropbox向云存储提供商以外领域发展的服务,而且还寻求扩大公司规模。鉴于此,Dropbox用更多的数据库来增强其基础设施实力,进一步提升其服务的运行速度和可靠性并不出人意料。
Parastructure总部设在旧金山,创立于2012年,公司两位创始人均毕业于斯坦福大学。
Parastructure并未公开披露投资方的身份。Parastructure在LinkedIn页面指出,它是一家“获得多位知名天使人资助和支持的公司。”不过,Parastructure在AngelList页面的信息却显示,这些天使投资人包括Cloudera联合创始人兼CTO阿玛尔·阿瓦达拉赫(Amr Awadallah);其他的迹象还表明Accel也投资了该公司。(译:皓岳)
【文章来源:TC中国】
-
收购
智联1572万美元购招聘网站Jobs DB中国区业务
[摘要]Jobs DB人才招聘网站于1998年上线,总部位于香港。
腾讯科技讯 6月10日消息,智联招聘日前更新招股书,披露近期达成一笔收购交易。文件显示,智联招聘以1572万美元收购总部位于香港的人在招聘网站Jobs DB在中华区的业务。
智联招聘文件显示,此次收购交易涉及在英国处女群岛注册的Jobs DB公司和在香港注册的Jobs DB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其中,后者是前者的全资子公司。Jobs DB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运营着香港人才招聘网站Jobs DB。
根据收购协议,智联招聘将从英国Jobs DB公司手中收购香港Jobs BD中国投资公司100%股权,交易金额为1572万美元。交易完成后,Jobs BD中国投资公司将更名。
公开资料显示,Jobs DB人才招聘网站于1998年上线,总部位于香港,服务网络已扩大到包含澳大利亚、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印度、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湾、泰国以及美国在内的12个国家和地区。
此前,前酷6 CEO施瑜曾担任亚太首席招聘服务商jobsDB集团中国区负责人、中国人才热线CEO。不过,如今施瑜已离开jobsDB。
[责任编辑:marsrxdou]
-
收购
Dropbox收购私密聊天与文件分享公司Droptalk
Dropbox收购实时通讯与文件分享公司Droptalk
Droptalk光是名字听起来就像是Dropbox的一个新业务,从今天开始,前者将成为Dropbox的一员。在今天之前,Droptalk是一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的初创公司,他们的产品甚至还处在小范围内测阶段。
Droptalk的解决方案是让用户在通过文字信息交流的同时也可以方便地分享并查看同伴对共享文件或文件夹做到相应修改,从这方面来看这家公司兼具了实时信息与云端分享的元素。这一切目前通过Chrome插件实现,iOS和安卓应用也在他们的发展计划之内。
一支由前Facebook及LinkedIn工程师组成的团队成立了Droptalk,而对于一心想要成为 “一站式内容管理服务” 并且正在拓展企业用户的Dropbox收购Droptalk也算是在情理之中。
关于这起收购的具体细节不得而知。Droptalk的官方声明表示将不再接受测试申请,而整个团队也会即日加入Dropbox。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
-
收购
Cloudera收购大数据加密初创企业Gazzang
Hadoop 供应商Cloudera刚刚收购了专门研究下一代数据存储环境加密技术技术的初创企业Gazzang,但交易细节并未透露。这是 Cloudera 的第一笔重大收购。
Gazzang 成立于 2010 年,总部位于奥斯丁。Gazzang 提供了块级的加密技术,其产品包括 Hadoop 环境下的一款数据加密产品及访问权限管理产品。后者可以控制对键值、令牌等数据访问授权协议的访问。
对于志在成为企业数据中枢的 Cloudera 来说,有了 Gazzang 的安全技术支持,无疑可以提高其客户对环境安全的信心。
除了支持 Hadoop 环境以外,Gazzang 的加密技术还支持 Cassandra、MongoDB、Couchbase、Amazon Elastic MapReduce 等下一代的数据存储环境。
Gazzang 此前曾获 960 万美元融资。被收购后,Gazzang 的总部将变成名为 Cloudera Center for Security Excellence 的安全研究中心。
不到一个月前,Cloudera 的竞争对手Hortonworks也收购了另一家安全初创企业 XA Secure,这反映出安全对提高 Hadoop 技术部署的重要性。
【文章来源:36氪】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