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购
    传58同城将收购中华英才网 提供全招聘服务 [摘要]招聘业务是58同城分类信息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的是蓝领人群。 5月7日消息,今日有传闻称58同城将收购中华英才网,消息最快于本周公布。目前58同城方面并未就此事发表回应。   业内人士分析称58同城原本专注蓝领招聘,如果收购中华英才网可以形成互补。合并后58同城可以提供全招聘服务。   中华英才网成立于1997年。2008年10月,Monster以1.74亿美元现金收购中华英才网剩余55%的股份,至此,中华英才网成为Monster的全资子公司。多年来,中华英才网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2年11月起,中华英才网就被Monster公开寻求出售,直至2013年Myjob以3000万美元价格收购中华英才网。   招聘业务是58同城分类信息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的是蓝领人群。春节期间,58同城、赶集网也通过招聘季活动备战蓝领招聘,姚劲波此前曾表示,58同城每年主要面对的是蓝领的工作,服务员,销售,房产经纪人,每年春节前后是58招聘的热点时间。去年11月,58同城在其招聘平台2015年专属战略发布会上也宣布,全资收购一家叫“魅力91”的垂直行业招聘网站,但未披露收购金额。   过去一年,58同城持续通过收购扩大业务版图,公开宣布的投资将近20起。今年年后,就陆续宣布入股装修O2O公司土巴兔,收购房产信息平台安居客。上个月又刚刚宣布了与另一大分类信息平台赶集网的合并。   来源:腾讯科技(陶然)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收购
    2015年05月07日
  • 收购
    彭博社: Salesforce可能会被微软收购 据彭博社网站报道,有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称,微软正在评估对Salesforce发起收购,消息传出后,Salesforce股价一度飙升。市值从470亿美元上升至接近490亿美元。如果收购成功,这将成为史上最大的软件公司收购案。   Salesforce是创建于1999年3月的一家客户关系管理(CRM) 软件服务提供商,总部设于美国旧金山,可提供随需应用的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排行榜上Salesforce名列首位,而且连续第四年稳居宝座。   SAP、IBM、Oracle、微软,都被认为是潜在的买家。考虑到 Salesforce 的市值近 500 亿美元,收购方有可能不得不通过债务融资进行杠杆交易。   Oracle CEO Safra Catz 上周表示,收购 Salesforce 会造成软件市场的混乱,并拒绝评论 Oracle 是否有收购的兴趣。SAP 方面则明确表示,不会考虑收购 Salesforce。   彭博社继续爆料,称 Salesforce 正在与两家投行推敲相关事宜,最后可能卖,也可能不卖。而微软正在单方面评估收购 Salesforce,双方还未接洽。   对此,微软发言人和 Salesforce 发言人均拒绝置评。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收购
    2015年05月06日
  • 收购
    黑莓以1-1.5亿美元收购企业文档安全共享初创企业WatchDox 昔日的手机终端明星黑莓近年来硬件业务表现不佳,正寄望于将重心逐步往软件迁移来改善财务平衡,以往的重要特性之一安全是其主打方向。综合以色列媒体GeekTime及Globes报道,黑莓将以1-1.5亿美元左右的价格(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是7000万美元,但是当时交易并未完成)收购以色列文件安全与数字版权管理初创企业WatchDox,朝着这一方向又迈出了重大一步。收购事项已获黑莓确认,但后者并未披露交易细节。   企业安全初创企业WatchDox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加州Palo Alto,但是研发团队主要集中在以色列。其主打产品SaaS型以文档为中心的安全平台,可供企业通过移动设备控制关键文件安全。员工可通过该平台在多种设备上同步和共享文件,但文件的查看、共享、扫描、打印等权限则由企业控制。   WatchDox的云文档安全解决方案受到对文档安全要求很高的金融、政府等组织青睐。财富1000强中有150多家企业采用了该公司的解决方案,年收入据称将近1000万美元。   WatchDox迄今供完成了4轮融资,总融资为3580万美元。投资者包括黑石、Gemini Israel Ventures等。   收购WatchDox后黑莓将会把前者的技术作为黑莓的EMM(企业移动管理)的增值服务集成进来,在BES12上推出,预计将兼容若干平台。WatchDox的100人团队将会作为黑莓在以色列研发中心的主要成员继续开展工作。   黑莓CEO程守宗在一则声明中称,此项收购代表了黑莓朝着支持所有设备和操作系统的安全移动通信软件及应用平台转型迈出的又一重要一步。此次收购与去年对Secusmart的收购再加上与三星的合作以及内部的研发努力,使得黑莓现在有能力提供端到端的语音、短信、即时通信、数据以及企业文件同步与共享的安全通信能力。   来源:36氪  作者:boxi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收购
    2015年04月22日
  • 收购
    企业协作平台Box收购交互式3D效果制作公司Verold,并开源JavaScript应用框架 前日,企业协作平台Box宣布完成对Verold的收购,后者是一家初创公司,主要开发基于云的3D模型查看器和编辑器。Verold的特点在于使用WebGL,WebGL是一个JavaScript API,不需要插件就可以在浏览器中呈现交互式3D计算机图形。   Verold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工程师可以用它分享产品的3D模型,遍布全球的供应链可以快速同步信息;老师可以用它在课堂上营造出生动的教学情境,尤其是在数学课和地理课上;电商可以用它提供交互式3D购物体验。   通过收购Verold,Box希望为自己的4.5万户企业用户带来企业协作的新形势,用户将能以3D模型的形式预览、注释和协作。这种应用形式并不新鲜,在此之前,Verold已经和亚马逊、皮尔森、Mixamo、Autodesk等大型企业合作过。   宣布收购后的第二天,昨日,Box又宣布开源T3框架,该技术被Box内部应用于大型JavaScript应用程序的部署。T3将可伸缩的JavaScript应用架构转换为去模型化的系统。这样一来,就能够独立编写小组件。   Box称,T3已经开发了10个月,T3实现新特性的速度比传统JavaScript快一些。总的来说,T3的目的是帮助实现企业协作和模块化设计。   来源:36氪,作者:胡卷卷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收购
    2015年04月17日
  • 收购
    linkedin CEO 宣布以15亿美元收购在线学习网站Lynda,技能教育连接招聘和职业社交 美国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今日宣布,将以约15亿美元收购在线学习网站Lynda.com。   Lynda.com总部位于加州,拥有550名员工,由琳达·威曼(Lynda Weinman)和布鲁斯·海文(Bruce Heavin)共同创办。公司专门制作在线学习工具,并将其出售给个人和大企业客户。   Lynda.com提供逾5700项课程和25.5万段视频辅导。注册后,会员便可以访问这些课程。这些课程支持英语、德国、法语、西班牙语和日语。   LinkedIn CEO杰夫·维纳(Jeff Weiner)称:“LinkedIn和Lynda.com的使命高度一致,都是为了帮助专业人士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通过收购Lynda,LinkedIn打通了职业教育、在线招聘、职场社交这个链条,从发现和匹配人才到培养人才,Linkedin显然进入了一个附加值更高的市场。   LinkedIn一直提供行业资讯等方面的增值服务,订阅用户可以接触到优质的行业内信息资源。Lynda的教育资源是对这块增值服务的一个加强和延伸。   该交易将以现金加股票形式进行,其中现金占约52%,股票部分占约48%。据预计,该交易将于本季度内完成。   就在今年年初,Lynda刚刚完成了由TPG Capital领投的新一轮融资1.86亿美元,估值已经接近10亿美元,这也是全球教育科技领域自2010年以来的最大单笔融资。 而在国内,近日,在线教育领域也是再度沸腾,三家涉足K12在线教育的创业公司在3月30日和31日“抢头条”式的扎堆宣布获得融资。所谓K12是来自美国的概念,指从幼儿园到大学前的基础教育阶段。 专注做初高中在线做题和测评的猿题库宣布获得6000万元D轮融资,估值3.6亿美元;专攻基础教育阶段的一起作业网宣布获得D轮1亿美元融资,估值6亿美元;致力于打造涵盖中小学教育、大学留学教育和艺术体育生活类培训三大板块的教师O2O平台跟谁学宣布获得5000万美元A轮融资,估值2.5亿美元。 不过,有了资本的推手,并不等于一定可以成功。就目前而言,在线教育的各种模式都处在探索之中,尚乏成功案例。在业界人士看来,这也是BAT迟迟没有大举发力、新东方转型线上亦步亦趋的原因之一。稍早之前,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连续创办91外教网、梯子网均铩羽而归。   琳达·威曼(Lynda Weinman) 的博文: Today, I am thrilled to share the exciting news that lynda.com hasentered into an agreement to be acquired by LinkedIn. Our story is one only possible in the Internet age, and it has been an unbelievable journey that proves just how much people have come to value and embrace new ways to learn new skills.   As a teacher, entrepreneur and lifelong learner, this is a very exciting moment in my own professional journey. Early on in my career, as a teacher at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in Pasadena, I found my passion and talent for de-mystifying design software for my technology-phobic art students. In 1995, I secured the domain lynda.com as a sandbox from which to teach web publishing. I wrote my first book in 1996, with invaluable help from my husband Bruce Heavin, called Designing Web Graphics, and never dreamed that it would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   Although the platform has changed—from in-person teaching at our small school in Ojai, California, to courses on VHS, DVD and later the Internet—from the start, lynda.com became known for our friendly, approachable teaching style. We have always focused on making lynda.com flexible enabling people to learn from anywhere, at their own pace and on their own schedules.   When we were approached by LinkedIn, we instantly recognized that the synergy between the two companies offered a match unlike any other. LinkedIn has the largest database of professionals in the world, all of whom potentially benefit from self-paced study of new skills. Jeff Weiner, CEO of LinkedIn, and I both believe that the skills gap is one of the leading social issues of our time—technology, changes fast and people need to keep their skills up to date. We have a shared vision of connecting relevant knowledge to those in need of new or stronger skills, and believe that together we can positively impact the global job market and economy.   This is a moment in history when people can learn anytime, anywhere, and with no boundaries. We believe in LinkedIn’s future stewardship and vision, and feel that we have found a perfect cultural fit for our mission. We are thrilled to be part of something bigger than ourselves, and look forward to helping more people learn the skills that are needed in today’s rapidly changing economic landscape.   Congratulations to the entire lynda team, and here’s a toast to people everywhere who are motivated and empowered to learn new skills. Thank you to all of our members who have supported and contributed to our success.   附:linkedin收购历史 2015年4月,LinkedIn 收购智能会客档案管理应用 Refresh.io 2015年3月,LinkedIn确认收购招聘推荐软件Careerify 2014年7月,LinkedIn以1.75亿美元收购B2B营销新企Bizo 2014年7月,LinkedIn收购信息聚合网站Newsle 2014年2月,LinkedIn1.2亿美元收购数据驱动招聘服务公司Bright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收购
    2015年04月10日
  • 收购
    快讯:linkedin CEO 宣布以15亿美元收购在线学习网站Lynda 美国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今日宣布,将以约15亿美元收购在线学习网站Lynda.com。 Lynda.com总部位于加州,拥有550名员工,由琳达·威曼(Lynda Weinman)和布鲁斯·海文(Bruce Heavin)共同创办。公司专门制作在线学习工具,并将其出售给个人和大企业客户。 Lynda.com提供逾5700项课程和25.5万段视频辅导。注册后,会员便可以访问这些课程。这些课程支持英语、德国、法语、西班牙语和日语。 LinkedIn CEO杰夫·维纳(Jeff Weiner)称:“LinkedIn和Lynda.com的使命高度一致,都是为了帮助专业人士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该交易将以现金加股票形式进行,其中现金占约52%,股票部分占约48%。据预计,该交易将于本季度内完成。 琳达·威曼(Lynda Weinman) 的博文: Today, I am thrilled to share the exciting news that lynda.com hasentered into an agreement to be acquired by LinkedIn. Our story is one only possible in the Internet age, and it has been an unbelievable journey that proves just how much people have come to value and embrace new ways to learn new skills. As a teacher, entrepreneur and lifelong learner, this is a very exciting moment in my own professional journey. Early on in my career, as a teacher at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in Pasadena, I found my passion and talent for de-mystifying design software for my technology-phobic art students. In 1995, I secured the domain lynda.com as a sandbox from which to teach web publishing. I wrote my first book in 1996, with invaluable help from my husband Bruce Heavin, called Designing Web Graphics, and never dreamed that it would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 Although the platform has changed—from in-person teaching at our small school in Ojai, California, to courses on VHS, DVD and later the Internet—from the start, lynda.com became known for our friendly, approachable teaching style. We have always focused on making lynda.com flexible enabling people to learn from anywhere, at their own pace and on their own schedules. When we were approached by LinkedIn, we instantly recognized that the synergy between the two companies offered a match unlike any other. LinkedIn has the largest database of professionals in the world, all of whom potentially benefit from self-paced study of new skills. Jeff Weiner, CEO of LinkedIn, and I both believe that the skills gap is one of the leading social issues of our time—technology, changes fast and people need to keep their skills up to date. We have a shared vision of connecting relevant knowledge to those in need of new or stronger skills, and believe that together we can positively impact the global job market and economy. This is a moment in history when people can learn anytime, anywhere, and with no boundaries. We believe in LinkedIn’s future stewardship and vision, and feel that we have found a perfect cultural fit for our mission. We are thrilled to be part of something bigger than ourselves, and look forward to helping more people learn the skills that are needed in today’s rapidly changing economic landscape. Congratulations to the entire lynda team, and here’s a toast to people everywhere who are motivated and empowered to learn new skills. Thank you to all of our members who have supported and contributed to our success.
    收购
    2015年04月10日
  • 收购
    LinkedIn 收购智能会客档案管理应用 Refresh.io LinkedIn 拥有近 3.5 亿用户,这家职业社交网站一直在积极开拓预期计算(anticipatory computing)领域,以便预测你需要了解什么样的的信息,以及何时需要。今天发生的一件事就体现了这一战略:该公司已收购了创业公司Refresh.io。Refresh.io 开发了一款同名的 iOS 应用 ,该应用可以针对你要见的人生成一份“即时档案”,让你在见到他们之前就能对其有所了解。   这笔交易的详细条款还没有对外公布,但主要是一桩有关人才和技术的收购。收购完成后,Refresh.io 会被关闭。Refresh.io 此前已经获得大约 1000 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 CRV、Redpoint、Foundation Capital 和 Haystack。LinkedIn 已经直接向我们证实了这笔交易,而 Refresh.io 联合创始人布哈文·沙赫(Bhavin Shah)写的 一篇博文 也印证了这一点。   Refresh.io 主应用将在 4 月 15 日关闭,该公司不会再接受任何新用户的注册。Refresh.io 当前共有 15 名员工(14 名全职及 1 名兼职),其中 12 人将加入总部设在山景城的 LinkedIn,将他们已经开发出的技术融入到 LinkedIn 的各种产品中。   Refresh.io 主应用可以让你登录使用 Facebook 和 LinkedIn,然后为你提供与联系人有关的信息,比如你们最近的互动信息及相关内容等,以便你能了解一个人更多、更新的情况,而对于这些信息,你可能并不会那么密切地关注。   LinkedIn 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将探索不同的方法来实践 Refresh.io 的想法,并将它们应用到不同的 LinkedIn 产品中,我们希望吸收他们的才能并用到大量产品上,从而提出很多深刻的见解,使 LinkedIn 变得更具价值。”   其中一个产品可能就是 LinkedIn 的 Connected 应用 ,它已经整合了预期计算的一些元素。当你靠近你所在网络中的人群时,Connected 可以提供一些相关信息和信号。这一功能主要针对在外活动或在工作环境中的 LinkedIn 用户。   LinkedIn 是否会保留 Refresh.io 在被收购前实施的一些功能整合,还请大家拭目以待。最近 Refresh.io 团队正在进行的是与 Salesforce 的整合。作为 Salesforce App Exchange 服务的一部分,同时使用 Refresh.io 和 Salesforce 的用户,每次在将一个新的电子邮箱地址输入 Salesforce 数据库时,就可以得到很多相关用户的信息。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一个潜在客户,那么你可以使用 Refresh.io 来获取这方面的更多详细信息,这有助于你更好地把产品出售给该客户。   随着 LinkedIn 不断推出基于社交图谱的各类服务,很多人都想知道,作为竞争对手,它将给 Salesforce 带来什么样的压力,甚至 LinkedIn 的首席执行官也曾 谈到 过这个话题。   同时,收购 Refresh.io 还有助于 LinkedIn 与预期信息(anticipatory information)领域的其他创业公司竞争,因为它提供的功能适用于网络。比如 Humin 和 Charlie 这样的对手。Salesforce、Box.com、Twitter、Yelp 等公司的销售团队都在使用 Charlie。Charlie 首席执行官亚伦·弗拉欣(Aaron Frazin)在 LinkedIn 宣布这笔交易后,给我写了一封电子邮件,上面写道,“众所周知,我们是 Refresh.io 最大的竞争对手。”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收购
    2015年04月03日
  • 收购
    LinkedIn确认收购招聘推荐软件Careerify 拥有超过 3 亿用户的 LinkedIn 昨日宣布收购总部位于多伦多的 Careerify。公司成立于 2009 年,已有不少企业在使用 Careerify,其中包括 Deloitte, Groupon, Microsoft, SpaceX 和 Unilever。   Careerify 是款招聘推荐软件,可通过抓取员工的社交网络信息(像 LinkedIn、Twitter 和 Facebook),来发现他们的朋友适合公司的哪些工作职位。换言之,就是通过覆盖更大的人脉网络来帮助企业完成招聘工作。除此之外,Careerify 能及时通知本公司的员工,告诉他们公司有哪些新开放的职位,有助于将好的人才留住。   以下为Careerify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Harpaul Sambhi在其官网上发布的一封信件:   招聘推荐软件Careerify成立之初就心怀远大梦想:消除全球失业的同时让客户更有利可图更有策略。而如今,我很高兴的告知各位,我们被linkedin收购了(我们决定加入linkedin)。   我们创业之初恰逢最萧条的年代,那时候数以百万计找工作的人的求职经历用大海捞针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于是,我们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抓取员工的社交网络信息,以此找寻并及时推荐适合公司空缺公开职位的最佳人选。   加入linkedin,是因为我们缺乏它那样的大数据。全球有大约超过三万多家公司的招聘是受linkedin的影响,仅注册人数就有三亿四千七百万,这么庞大的用户群可以让领英在求职招聘中发挥更大的影响。我们非常兴奋能加入linkedin,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技术,能接触更大范围的人才。   与linkedin合作,Careerify不仅仅是专注内部流动性和招聘品牌,我们会更专注于更新人员推荐软件,为已有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不再接收新用户。   回首过去,我们做出的这般惊人成就得益于广大用户,谢谢你们无条件的支持,我们才走到今天这一步。这些年来你们的长久追随和信任我们的目标,对此我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就如俗话说的那样:事业与激情的结合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我们期待与领英团队的合作,来帮助用户找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工作,找到与职位最匹配的人。   祝好! Harpaul Sambhi Careerify 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   The Next Frontier: Careerify Joins LinkedIn Careerify was founded with a bold mission: to eradicate unemployment globally while making our clients more profitable and strategic. Today, I’m happy to share that we’ve been acquired by LinkedIn. We started this business during one of the worst recessions of our time, where the term ‘needle in a haystack’ reflected the job search experience for millions of candidates. In response, we developed a referral solution that looked at open jobs within an organization and scanned its employees’ connections on social networks in real-time to pinpoint the perfect candidate. We decided to join LinkedIn due to what we lacked – massive scale. More than 30,000 companies across the globe leverage LinkedIn for recruitment, and with more than 347 million members, LinkedIn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make a much larger impact on job seeking and hiring. We are absolutely thrilled to be joining LinkedIn to accelerate our technology and connect talent with opportunity on a massive scale. As we work with LinkedIn, Careerify will no longer focus its efforts on internal mobility and employer branding. We’ll focus purely on further improving our employee referral software for existing customers, and will not be taking on new customers. Reflecting on this incredible journey, we would like to thank our customers for their unbelievable support. You stood by us and believed in our mission throughout the years and there are simply no words to express our gratitude for that. As the saying goes, “It’s a beautiful thing when career and passion come together.” We look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the LinkedIn team to help people find their dream jobs, and jobs find the right people. All the best, Harpaul Sambhi Careerify Founder and CEO    扫一扫,关注“  HRTechChina  “,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收购
    2015年03月17日
  • 收购
    SugarCRM收购销售管理应用Stitch,移动CRM再受热捧 // 提供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的公司SugarCRM昨天宣布收购销售管理系统应用Stitch,但是SugarCRM并未透露收购Stitch的具体价格。   SugarCRM开发了在全世界120多个国家拥有150多万用户的开源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Sugar,以高性价比的CRM解决方案成为同样提供CRM系统服务的软件巨头Salesforce的强劲对手。   Stitch是一款帮助销售人员跟踪记录客户数据和联系情况的iOS应用,号称能通过学习分析用户的行程、Email和CRM数据为用户提供“私人销售助理”一般的人性化服务。   之前Business Wire报道过SugarCRM在2014年业务发展迅猛、销售数据喜人,尤其是企业版的销量猛增,其2014年第四季度的平均订单规模相比去年同一季度增长了97%,而14年超过10万美元订单的再次订购额也和去年同比增长了55%。   SugarCRM这次收购Stitch也是希望增加自己在移动端的竞争力。看来未来移动端的CRM服务将是企业软件开发商的必争之地。   [本文参考以下来源:sugarcrm.com, businesswire.com]
    收购
    2015年03月10日
  • 收购
    全时收购视高,中国SAAS市场或将引爆 浓缩观点 这桩中国目前最大的SAAS领域的收购,使全时公司将占有中国国内网络会议行业市场80%的份额,极大提升全时在中国SAAS行业的竞争力,也给中国本土SAAS公司和B2B市场投资以信心。 《商业价值》注:2015年3月4日,北京创想空间商务通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时公司”)宣布以接近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深圳市视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高”)。   全时公司和视高分别是中国第一和第二大在线视频会议公司,这次收购不仅是在线视频会议行业的大事,更是中国SAAS行业市场将大规模启动的一个重要信号。   近5年来,美国资本市场对SAAS行业十分追捧。目前美国总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SAAS公司已经超过10家,而超过10亿美元市值的SAAS公司有近100家,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销售管理等垂直行业领域里迅速生长。   而这一轮热潮的开端,就始于2007年思科公司32亿美元收购在线视频会议公司WebEx公司,这被认为开创了美国SAAS行业的历史。随后,销售管理软件Salesforce公司的成功又将SAAS模式被迅速发扬光大,随后一大批SAAS公司声名鹊起,如人力资源和财务规划软件提供商Workday、开支管理软件开发商Concur公司、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定制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程序制造商Netsuit、基于云端的文件管理服务Box等等。 SAAS行业的整体市值也正在接近传统软件业,创立于1999年的Salesforce公司几乎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服务提供商SAP公司总市值的二分之一,而创立于2005年的workday如今市值达到160多亿美元。 除了资本市场的追逐,软件公司也陆续花大价钱收购SAAS公司,如SAP公司在2014年花费83亿美元收购开支管理软件开发商Concur;Oracle早在2012年时以15 亿美元收购云客户服务提供商 RightNow;微软也在2014年初以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云客户服务管理商Parature。早年间SAAS行业跟传统软件业还处于分庭抗礼的局面,如今SAAS已是大势所趋。 而在中国,SAAS行业市场还显得非常平静,成功的本土SAAS公司几乎没有。但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人均占有率极高,中国B2C市场与美国市场差距并不大,给SAAS行业市场的崛起提供了土壤,资本力量的介入也会推动SAAS市场的发展。 全时公司一直被资本市场视作中国SAAS行业的领军者与先驱,其客户定位是世界500强以及中国的大中型企业,产品重点是PC端及手机等移动端的应用。而视高公司的定位则是中国中小企业,产品主打会议室使用的视频产品。收购使全时的产品线得到了更好的补充和延展。在2014年全时还招募了WebEx在中国苏州的研发团队,同时在硅谷也组建了一支研发团队。这桩中国目前最大的SAAS领域的收购,使全时公司将占有中国国内网络会议行业市场80%的份额,极大提升全时在中国SAAS行业的竞争力,也给中国本土SAAS公司和B2B市场投资以信心。   来源:本文网络独家首发钛媒体  作者:韩洋
    收购
    2015年03月06日